藿香正氣水的介紹與成分 藿香正氣水的配方![]() 【藿香正氣水的成分】藿香正氣水的介紹與成分藿香正氣水的配方藿香正氣水的介紹與成分 藿香正氣水是夏季常用的中成藥,主要成分有藿香、白術、陳皮、厚樸、白芷、桔梗、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搜索蘇等,具有散寒解表、化濕和中、祛暑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過敏是藿香正氣水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一般表現為服用藿香正氣水后出現皮膚瘙癢、皮疹等情況,有些過敏體質的患者還可能因此誘發支氣管哮喘。這是由于藿香正氣水中所含的廣藿香油和紫蘇葉油都屬于揮發性物質,容易引起變態反應。 除此之外,藿香正氣水在制造工藝中采用酒精作為溶媒,其酒精含量常高達40%到50%,所以某些對酒精比較敏感的病人服用藿香正氣水后有可能出現醉酒的表現。還有一些臨床報道反映服用藿香正氣水后會出現心動過速、機械性腸梗阻以及紫癜等情況,但發生的幾率較低。 因此,雖然藿香正氣水屬于非處方藥,可以在藥店自行購買,但也要注意安全用藥的問題。 藿香正氣水的主要成分 藿香 一年生草本,高30-60。直立,分枝,被毛,老莖外表木栓化。葉對生;葉柄長2-4,揉之有清淡的特異香氣;葉片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7-10,寬4-5-7.5,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闊而鈍或楔形而稍不對稱,葉緣具不整齊的粗鈍齒,兩面皆被毛茸,下面較密,葉脈于下面凸起,下面稍凹下,有的呈紫紅色;沒有葉脈通走的葉肉部分則于上面稍隆起,故葉面不平坦。輪傘花序密集,基部有時間斷,組成頂生和腋生的穗狀花序式,長2-6,直徑1-1.5,具總花梗;苞片長約13;花萼筒狀;花冠筒伸出萼外,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外伸,花絲被染色。花期4月。中國產者絕少開花。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全草。水田栽培6-8月、坡地栽培8-11月收割。選晴天連根拔起,去掉須根及泥沙。亦可留宿根分期收割,于定植后3-6個月收割側生分枝,以后每隔5-6個月割1次,2-3年后更新,也可在收獲期將離地2-4個節上的枝條和主稈割下,讓其基部再長枝葉,第2年收獲期又依此法進行,2-3年后更新。廣藿香采收后,在陽光下攤曬數小時,待葉成皺縮狀時即分層重疊堆積,蓋上稻草用木板壓緊,讓其發汗一夜,使枝葉變黃,次日再攤開日曬,然后再堆悶一夜,再攤開曝曬至全干。中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與廣西有栽培。原產菲律賓等熱帶亞洲。 蒼術 多年生草本,高達70。葉柄長2.5~3;莖下部葉片3~5羽裂,側裂片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邊緣刺齒平伏或內彎,頂裂片較大;莖上部葉3裂至不分裂。頭狀花序頂生,下有羽裂的葉狀總苞一輪,總苞片6~8層;花多數,兩性花與單性花多異株;兩面性花有羽狀長冠毛,花冠白色,細長管狀;雄蕊5;子房下位,密被子白色柔毛。長圓形,瘦果被白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坡、柞林下、灌叢間。 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根莖多呈結節狀圓柱形,長4~12,直徑1~2.5。表面深棕色,有根痕及細小須根,并殘留莖痕。質較輕,折斷面不平坦,纖維性。有濃郁的特異香氣,味辛、微苦。含揮發油,油中含芹烷二烯酮、二乙酰蒼術二醇(-)、蒼術酮,另含蒼術烯內酯Ⅰ(Ⅰ)。治療急性痛風用蒼術、酒黃柏、生薏苡仁、川牛膝、防己、金剛藤、澤瀉、忍冬藤、青風藤、海桐皮、川芎、紅花、酒地龍、防風、獨活、滑石、赤小豆、生甘草等,小煎服,每日1劑,服藥期間戒酒,多飲水、少活動,治療17例,緩解13例,好轉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4.1%。 藥理作用 本品主要有止吐,鎮痛、解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鎮吐 藥理實驗證明,藿香正氣水有鎮吐作用。 鎮痛 藿香正氣水對醋酸刺激性疼痛反應(扭本法)有明顯鎮痛作用。 解痙 藿香正氣丸(水)對兔離體十二指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擬膽堿藥所引起的腸痙攣;對擬膽堿藥引起的狗及兔在體腸痙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對抗水楊酸毒扁豆堿引起的腸痙攣,其效果與阿托品對腸痙攣的作用相似。對離體腸平滑肌的自發活動有抑制作用,又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腸痙攣,故對腸管平滑肌尚有直接抑制作用。藿香正氣水對離體豚鼠、兔十二指腸的自動收縮及對組胺、乙酰膽堿、氯化鋇所致的回腸收縮均有良好的解痙作用,并可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小鼠子宮收縮。 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用硫酸鎂致腹瀉的小鼠,經用藿香正氣丸治療,其外周血淋巴細胞滲入3-(氚標的胸腺嘧啶核苷)指數增高,而對照組比正藿香正氣水常組(不致瀉)低,給藥組則接近正常組水平。揭示藿香正氣丸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并能促進受損傷的腸段修復。 抗菌 藿香正氣水對藤黃八疊球菌等8種細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對藤黃八疊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較強。并對甲、乙型副傷寒桿菌、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光皮癬菌、大腦狀毛癬菌、石膏樣小胞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隱球菌及皮尖芽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