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兒童節的初衷![]()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像往年一樣,這一天除了孩子們歡樂嬉戲,不少告別童年的人們也蹭熱點,各大商家比拼著進行促銷活動,一派愉悅氣氛。 天貓、京東上的家電除濕機正是迎接梅雨季的熱銷產品,比如除濕機,熱銷打折! 從歷史來看,兒童節本是一個比較沉重的節日。1942年,在捷克發生納粹襲擊利迪策村的慘案,88名兒童被奪走生命。二戰后,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會議決定以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通過這一節日呼吁人們保障兒童權利、反對虐待兒童。 時過境遷,戰爭的年代已離我們而去,節日的初衷也逐漸被淡化為輕松愉悅的氛圍。網絡上,年輕一代趨向于借兒童節表達自己對童年的懷念,用戲謔式的語言消解著這個節日背后的歷史意義。在各大商場里,火熱促銷也漸漸把兒童節精心設計成一場秀親情的盛宴,用消費重新定義兒童節的內涵。但是,作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兒童節不應停擺于泛娛樂化的節日狂歡,更應該呼吁對兒童的關愛。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孤兒和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分別為57萬和61萬。這個數字說明,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個名為“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的群體。他們是一群得不到正常關愛的孩子。我們在慶祝節日時,他們有的可能正處于被社會遺忘的角落,難以得到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 除了處于欠發達地區的貧困兒童,還有一批精神貧困的城市兒童正在出現。這批孩子雖然多數生活環境較為優越,經濟條件好,有的成績優異,但是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逐漸形成了精神上的孤獨。久而久之,他們在成長中遇到極大的迷茫,一些人甚至走上了歪路,亟須父母及社會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個兒童大國。關愛兒童、保障兒童健康成長關乎國家大計。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基本的呵護與保障,那么將對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前段時間,河南“小鳳雅事件”引起社會轟動,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許多的公益事業還任重道遠,并不存在什么“錢到病除”,必須實實在在地關懷兒童成長,才能形成直抵人心的力量。 兒童節是一個特有的符號,即使時代在變,我們也不能輕易拋棄它固有的精神內涵。因為它以象征性的力量喚起社會對歷史的記憶,提示人們不忘對下一代的關愛,從而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期望,不只在兒童節,更在平日里,全社會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