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市場的變化與未來展望全球的電子產品工廠中國正在發生異變。由于人工費用上漲,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等代工企業為尋求廉價勞動力,已開始加速進行工廠遷移。世界最大電子產品代工服務(EMS)企業最終選擇了中國人工費最為低廉的貴州省,甚至還有“脫離大陸”的動向。工廠為了生存下去,很有可能出現一場大遷徙。 在需求持續萎縮的筆記本電腦領域,各代工企業的“西部大遷徙”也在持續。廣達電腦等臺灣地區的5家大企業在2010年以后,相繼在重慶市建設了新工廠。而這些企業還能從當地政府獲得稅收優惠和運輸成本等補貼。重慶至歐洲間的直達貨運列車在2011年正式開通,這也構成了吸引力。 臺灣企業生產了全球約90%的筆記本電腦,但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上漲給企業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臺灣地區5家大型企業2012年的營業利潤率已經降至1-2%左右。而在上海和江蘇省的工廠,將加緊轉向生產服務器等高附加值產品。但大遷徙活動未必能取得成功。個人電腦代工企業臺灣仁寶電腦工業公司今年春季由于零部件采購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停止了在越南生產個人電腦。 但尋求脫離中國大陸的動向并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其視線還投向了發達國家。雖然發達國家的人工費依舊很高,但如果考慮運輸費和時間等綜合成本,則存在商討的余地。 世界第2大代工企業新加坡偉創力(Flextronics)選擇的是美國。8月份在得克薩斯州投入運行的新工廠,有約2500名員工負責為美國摩托羅拉移動控股組裝智能手機“MotoX”。在投入運行1個月后,供貨量已經提高至每周10萬部。摩托羅拉高管稱贊說,“這是首款在美國生產的智能手機”。 美國南部擁有眾多拉美裔移民等,廉價勞動力豐富。尤其是得克薩斯州,工資處于最低水平的勞動者比率在全美國高居第2位。偉創力的主力基地仍然是中國大陸,擁有約9萬名員工,占全部員工總數的45%。不過,摩托羅拉智能手機的主力市場是美國。該公司考慮了美國的地利優勢,如果在得克薩斯接受訂單的話,4天內即可完成生產和發貨。由此可見,低成本化的最佳選擇未必就是中國。 中國大陸在電子產品生產方面目前具有壓倒性地位。據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的統計顯示,根據2012年推測值,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世界產值比上年增長3%,約為101萬億日元。其中52%在中國大陸制造,比2009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按產品類別來看,中國大陸占世界產量的比例(2013年預期)也具有明顯優勢。其中平板電視占46%,智能手機占74%,而個人電腦竟然達到98%。不過,從2013年智能手機產量預期(全球為9億臺)同比增長率來看,大陸將增長30%,而越南將增長1倍。此外,南美和馬來西亞也將增長20%。盡管中國智能手機的生產規模仍是越南的10倍,但已經不再是獨此一家。 但由于人工費的迅速上升,其“成功方程式”正在動搖。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顯示,2012年,廣東深圳工廠員工的人工費(包括社會保障費等)為每人6563美元,比2008年增長了70%。 而在越南,2012年工廠員工的人工費在首都河內為每人平均2533美元。而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則為4780美元,比深圳市低30-60%。代工企業如果不進駐東南亞,其競爭力可能遭到削弱。
|